2011年10月27日 星期四

關於德國設計產業觀察報告

在德國柏林領獎的旅程中,一路上接觸到的國外文化與設計,
與長久生活在台灣文化與價值觀的我來說,是完全不同的,
也帶給我許多的想法與回憶。

機場設計

"機場就是國家的大門",去德國是段長程飛行,中間必須要停留與轉機,
在泰國曼谷和荷蘭阿姆斯特丹,與終點的德國機場,
讓我有機會從平面設計師的角度看機場的空間與視覺設計。


荷蘭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 Schiphol Airport






















空間設計與店家展示,在整體視覺呈現像是個令人不想離開的遊樂區,
有許多有趣的展示空間,每家店都有各自的主題,
還有一個統整的機場品牌 SEE BUY FLY


















SEE BUY FLY是用商品類型來分類店家,

讓遊客容易地找到自己想要的商品,
沒有各個品牌的招牌風格干擾,保持乾淨的視覺。



















另外在機場識別標示上,對於搭機的旅客來說,
清楚、簡單、不囉嗦的是最重要的,
所有的登機門位置都可以讓你隨時隨地知道,在轉機時沒有慌張感;


機場地圖還為方便攜帶提供兩種尺寸與不同的資訊,
為旅客設想好所在意的資訊Gate Lounge Departure的字母特別放大,
地圖是立體視角的設計方便快速了解航廈的空間。

機場的網站還設計了手機使用版本,操作與使用上,
像是機場地圖運用了條件式篩選,讓瀏覽者快速找到地點,
以及提供免稅店的SEE BUY FLY的產品資訊,
甚至還有SEE BUY FLY自己的網路雜誌
可以看出機場在任何地方都非常用心。


泰國曼谷-蘇凡納布機場 Suvarnabhumi Airport





建築設計上是個圓弧、明亮而簡單設計,利用獨特的設計,
讓遊客對抬頭看到圓弧的建築線條,和挑高的空間留下深刻印象。



























為了對國外宣傳行銷,在候機室免費提供英文雜誌閱讀,
 Siri Family是一本介紹泰國生活、科技、設計的雜誌,獨特的封面設計引人注意,
NO.475主題是PAST/PRESENT/FUTURE/DIGITAL。



德國柏林 泰戈爾機場 Tegel Airport

是個標示清楚、動線簡單的機場,航廈非常的小,
航空公司、海關、登機門在不到10公尺的路程下完成,
只為讓旅客快速登機、出入境的,由於機場是在二次大戰時所建的,
為了空運大量物資進當時號稱"孤島"的西柏林而設計,
所以才會有這樣極短的動線,算是具有特殊歷史背景的機場。



街道廣告























到了德國柏林後,雖然是個大都市、有許許多的高樓大廈,和完整的地鐵網絡,
但在路上很少看到誇張的廣告看板、LED,
所有的廣告全被限制在合法與規定的區域內。

 
GALERIA百貨公司、dm是類似於台灣的頂好賣場,
在牆面上很少看到大型廣告與海報,
德國的公共空間大多保持著乾淨與簡單。

























在德國街道上允許放置廣告的地方,都很用心地設計,想辦法讓路過的人注意到,
像是路邊的櫥窗設計、海報設計,
甚至為了不在路上放廣告燈,連腳踏車都可以看到廣告;






























GALERIA百貨的櫥窗設計,在簡化的視覺設計上,
仍有設計概念貫穿整體視覺;幾何方柱空間連結三個不同品牌的視覺,
WOOL MODERN服裝品牌櫥窗利用特殊花型道具成為視覺重點,
其他部分保持簡單的視覺設計。



交通地鐵





















地鐵售票機本身和軟體操作介面的視覺符號輔助雖少,
但操作使用上卻簡單,只保留重要的部分,減少視覺上的干擾;
車身上沒有廣告,車廂與月台上也只有少量的、不太顯眼,
反而為了宣傳柏林旅遊與觀光所作的布蘭登堡門Brandenburger Tor窗面貼紙,
佈滿所有的車廂,讓觀光客感受到柏林人的友善與文化,
也降低了觀光客乘坐密閉空間車廂的不安感。




















德國道路上的"小綠人Ampelmann"
並不是使用像台灣之光的高科技走路人,
而是當時東德希特勒時代留下來的戴帽東德大叔的交通號誌,
因為歷史背景的負面印象,所以經過一段波折,
才決定繼續使用,在商家與設計師們應用創作在商品與視覺後,
也慢慢成為了大家對德國的印象之一。


文具商品








GALERIA百貨公司樓上有販賣文具與紀念品,
商品類型有點像是誠品文具館,有許多德國的知名的文具品牌
FABER-CASSTELLSTAEDTLERLAMYMont BlancMoleskine
展示上以簡單的整齊排列,並無特別為品牌另做主題性的展示,
販賣的樣式也與台灣相同,從其店面與展示中可以感覺到,
德國的設計產業不偏向創意概念商品,較接近工業設計,
把簡單的文具商品才可以做得這麼嚴謹與精緻,
也因此看不到有趣、幽默的商品設計,
而稍微花俏可愛的都是專做給小孩使用的。




文創產業


Ampelmann









是一個以發揚柏林文化精神的品牌,
主要的視覺是柏林路上交通號誌的綠色走路人Ampelmann,
經營的方式有店面、網路商店、主題餐廳、APPLE  App,
類別有販售文創與紀念性商品,提供主題性餐點服務

Ampelmann的設計師Markus Heckhausen在尋找柏林的創作素材時,
發現了東德的小綠人號誌,並以此做設計,
讓小綠人成為眾所皆知的柏林符號,並帶來了大量的紀念品商機。


Berlin Story











是柏林最大的書店,利用紀念品書店、博物館、網路商店的方式,
提供關於柏林文化的商品與服務,
是位於知名布蘭登堡門Brandenburger Tor附近的知名書店。

書店販賣許多與柏林歷史相關的書籍,提供多國語言的翻譯版本,
以及各式各樣的紀念品。雖是柏林最大的書店,
但是從店面陳設、產品展示,到視覺設計,卻偏向小型書店的規劃。


總結

雖然在德國是趟短暫旅程,
但與我印象中該是流行、時尚的歐洲文化是差異很大的;
德國是個保護古蹟,與尊重歷史文化的古國,
但在現代化下,擁有簡單、極有效率的地鐵設計以及快速轉乘系統、
無限速的高速公路、所有工人都有公司統一的制服、
公共空間與交通運輸的機能與整齊感,
與德國著重在工業設計產業上發展,和大量出口的汽車工業,以及專業技職文化有關,
因此德國是看不到,像台灣的媒體與廣告,發展蓬勃的文創產業,和連鎖大型書店的景象,
但可以看到世界上第一個設計學校-包浩斯Bauhaus所留下的堅持與精神,
對德國的工業設計、公共空間與建築設計上的影響真的是無所不在。

Share/Bookmark

2011年10月13日 星期四

台灣小吃筆記本 Reddot德國紅點設計獎 加持!






























































































在某一天非常普通的上班日,
Ben面色凝重告知要開會,
當大家正擔心是不是發生了什麼事,
結果果然是個天大的消息,
最靡台灣小吃筆記本(Taiwanese Snacks Notebook)
獲得了red dot award: communication design 2011的 winner
當下我因為太震驚了,
所以處於靈魂飄走的狀態,
後來得知要去德國領獎,
身為設計師的我,
特地搭了快16小時的飛機去德國柏林 Gendarmenmarkt廣場 red dot gala領獎,
我穿上了難得的西裝,走上柏林音樂廳 Konzerthaus的紅地毯,
紅點的工作人員引導我進入會場的側廳,碰到各地來的設計師,亞洲人也是非常的多,

在現場認識了大葉大學視傳系主任的何佩琪教授,以及得獎的兩組同學們,

一組是許軒瑜、郭孟澤、潘思穎、盧思緣、林可涵的「視界交互 (Visual Interaction)」以字體設計為主,
另一位是蘇逸展的「七原罪 (SALIGIA)」是用光柵的特殊印刷,製作成大型海報,
這兩組都是非常有趣,完整度很高的作品。



不久後,大家就進入了柏林音樂廳頒獎會場,
音樂廳的內部金碧輝煌、高掛華麗的吊燈以及裝飾壁畫,突顯整個頒獎活動的隆重。

頒獎現場已經放置好投影螢幕,由紅點設計獎總裁Peter Zec主持,
以一段段的影片介紹best of the best各個得獎作品、以及評審開會時的記錄片。

每個獎項類型,也都請到該類型的主審出來頒發,
臺灣的台科大設計所的廖耿民「垃圾山水 (Beautiful Garbage)」海報設計師,
以及搭乘同班機的亞洲大學同學們賴湘宜、陳宜鈴、蘇昭安、林俞伶的「祈線緣 (Chi-Shian-Yuan)」
也都以得到Best of the best獎項之姿上台領獎,真的是台灣之光啊!
尤其是在頒獎給「垃圾山水 (Beautiful Garbage)」時,
大家都報以熱烈掌聲,這個作品是個會引發觀賞者反思我們生活環境的海報作品。

最後頒獎接近尾聲時,大會也介紹了今年的贊助廠商Audi,
運用汽車的高科技設計的裝置藝術,和紅點評審團隊們。



接著所有的紅點得獎人搭乘紅點提供的接駁車,
在10點多到達Designers' Night & Winners' Exhibition會場,
在這個會場裡展示著所有2011年紅點視覺傳達獎項的得獎作品,
看見最靡出品的小吃筆記本擺在Designer's Night會場上,
被各國的設計師們翻閱著,
真希望遠在台灣一起企劃設計的Ben與Shawn能看到這畫面,
一起感受這令人振奮的時刻!



現場還看到其他各國設計師的優秀作品,
有做防水手錶的包裝Scholz & Friends「The diver's watch in water」,直接大膽地就把手錶包裝設計在水袋裡,
以及許多特殊的海報設計和書籍設計;
又因今年得獎的台灣人、亞洲人非常多,也觀賞到許多帶有東方元素與亞洲文化的作品,
像是台灣的亞洲大學學生的利用剪紙元素的燈、
台灣台科大兩位學生廖耿民「垃圾山水 (Beautiful Garbage)」的山水畫,
與林聖峰利用書法筆法表現的「東界 New Chinese Calligraphy World」海報、
已經第二次奪獎來自新加坡的Cindy Wang所設計的傳統結婚喜帖「Jackson and Sandra’s Wedding

(Wedding Invitation)」
台灣明志科大連成崴和蔡守瑋設計的助好眠又會發亮的驅噩夢符書「好夢夜光燈書 (The Sweet Dreams Lamp Book)」,等等......



來到Designer's Night除了以上展覽以外,這裡也是紅點Winner獎項的頒獎地點。
2011年的所有紅點winner得獎人都被安排在這會場領取winner獎項。
得獎人依序領獎、並且拍照。終於等到領獎的一刻,簽上我的大名後,終於拿到這得來不易的紅點獎狀,
也在有紅點logo的白背景前拍了照,完成了這次代表最靡來德國領獎的任務;
我想這個紅點設計獎項對最靡與我來說,都是很大的肯定與鼓勵。

希望台灣正在努力的設計師們,也把自己嘔心瀝血的作品拿到國外參賽吧!
讓台灣的設計能量在國際間被肯定~加油!















Share/Bookmark

2011年7月27日 星期三

正港台灣味的極致表現

Share/Bookmark

2011年7月18日 星期一

西螺有什麼?嚐嚐延平老街的道地味

雲林西螺,可不是只有醬油而已喔!

Share/Bookmark

2011年7月6日 星期三

厝邊的美味

有沒有一個小吃攤或是小店
即使多年沒再吃到
你還是偶爾會想起
甚至為了品嚐還特地的跑去吃吃
或著也許因為某些因素,這樣的小攤已經不復存在
只存在記憶當中
過去的也許無法回覆
現在呢??


我們公司位在台北市仁愛路上靠近金山南路
中午要吃飯,總是要走一段距離
兩年前剛搬來時,都不知道要吃什麼好
從窗戶看到對面,發現了一家快餐店
於是一天中午便約同事走過去吃
這家快餐店裝潢陳舊,似乎已開張多年
老闆是一位中氣十足的老媽媽,助手是她的兒子與老公
用餐的顧客將要吃的三樣菜與主菜告訴老媽媽
她就很有效率地裝好便當,並由兒子打包收錢
內用的顧客就拿著餐盤到隔壁的店內空間用餐*
一切的接觸印象是如此平凡
記憶較深刻的就是那炸得酥脆的排骨
之後每週大約會有兩天在那午餐
這樣的用餐週期維持了很久














































大約在1年半前吧~
我開始在中午時分都不假思索地走過去
並非是習慣使然,
這個從公司走到對面快餐店的路程
對平日工作量逐漸龐大的我來說
其實就像是暫時休息片刻的方式
我都選擇著坐在靠近騎樓走道的桌子
夏天時,仁愛路的樹在微風的吹佛下,稀疏作響
冬天時,吃飯前先喝杯熱湯,會讓我感到溫暖
晴天時,灑在騎樓地板的陽光,一不經意會以為自己身處在國外
雨天時,雨水打在人行磚上的聲音,有股寧靜的氣息
短短的30幾分鐘過程
每天都一點一滴的化成記憶、形成感覺
逐漸累積在內心裡


























老客人不少,也是這間店的特色
時間久了,會認識一些熟面孔
客人之間不會交談
但你就是知道他們也正在享受自己的午餐時光
前些日子
快餐店突然休息
當時對我來說有種熟悉的感覺突然不見了
有些擔心也滿憂慮

隔了幾天得知
老媽媽的兒子因為身體不適住院了幾天
幸好在那之後,快餐店又回復正常
當時,我才意識到人總是以為很多平常的事情是永恆不變的
當一天他突然消失了
你才知道你心裡的一部份就這麼跟著消失











































































你心中有沒有一些曾經擁有豐富記憶的店呢
即使只是路邊的小吃攤
或是一個簡單的小吃
如果有,你一定心裡清楚地認為不管時間多久
不管他至今存在與否
熟悉的記憶味道
已經長存在你的心裡


P.S.記得有一天,一位快餐店老客戶吃完飯在離去之前,忍不住跟我小聊了一下
他說他吃這家的便當已經20多年了
他從來沒有看過有其他的自助餐店那麼的重視食材與料理的方式
不偷工不黑心的經營方式,使得他們利潤一直很少
至今都買不起房子
老天爺怎麼不好好對待這樣的好人
說完,他嘆了一口氣便離開了


由Ben發表

Share/Bookmark

2011年6月20日 星期一

每個大學生都該有的夜市回憶


大學是許多人第一次離家,

與許多人共同生活、讀書的回憶,

學校附近會因應而生,

配合大學生作息與夜生活的商業區,

因此店家都開得晚,宛如一個小型的夜市。

畢業於銘傳大學的我,

就來介紹我回憶中銘傳大學的龜山后街夜市吧!

















銘傳的學生都稱這熱鬧的夜市,叫作"后街"

因為夜市以前是從菜市場的后街開始的,

習慣之下,稱這區以中興路為主的地區就叫作"后街"

而銘傳大學后街會出現的店是

便當店
















飲料店
















雞排、鹽酥雞、炭烤攤


















10元商店 學校附近一定會出現的店,外宿大學生省錢買生活用品的好店















印刷行 老闆常常陪伴許多大學生熬夜交作業















永和豆漿 熬夜通宵、夜唱聯誼後一定要去坐坐的店
















這些店家攤販、熟悉的街道、習慣的稱呼,

在你的大學生活裡留下許多的回憶,

或許你也不當學生很久了,如果想念起大學生活,

就回去大學時的夜市裡走走,

到以前常去的店裡光顧一下吧!

Share/Bookmark